12.11 填充層施工工藝標準
12.11.1 基本規定
(1)應按設計要求選用材料,其密度和導熱系數應符合國家有關產品標準的規定。
(2)填充層的下一層表面應平整。當為水泥類時,尚應潔凈、干燥,并不得有空鼓、裂縫和起砂等缺陷。
(3)采用松散材料鋪設填充層時,應分層鋪平拍實;采用板、塊狀材料鋪設填充層時,應分層錯縫鋪貼。
(4)填充層施工質檢驗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《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》GB 50207—2002和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《屋面工程施工工藝標準》的有關規定。
(5)應遵守9.1的有關規定。
12.11.2 施工準備
12.11.2.1 技術準備
(1)填充層下的找平層應已按設計要求施工并驗收合格;
(2)鋪設前其材質已經有資質的檢測單位的認定;經過復試合格。
12.11.2.2 材料要求
(1)松散材料:爐渣,粒徑一般為6~40mm,不得含有石塊、土塊、重礦渣和未燃盡的煤塊,堆積密度為500~800kg/m3,導熱系數為0.16~0.25W/m.K。膨脹珍珠巖粒徑宜大于0.15mm,粒徑小于0.15mm的含量不應大于8%,導熱系數應小于0.07W/m.K。膨脹蛭石導熱系數0.14W/m.K,粒徑宜為3~5mm。
(2)板塊狀保溫材料:產品應有出廠合格證,根據設計要求選用,厚度、規格應一致,外形應整齊;密度、導熱系數、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。
1)泡沫混凝土塊:表觀密度不大于500kg/m3,抗壓強度不低于0.4MPa;
2)加氣混凝土板塊:表觀密度為00~600kg/m3,抗壓強度不低于0.2MPa;
3)聚苯板:表觀密度<45kg/m3,抗壓強度不低于0.18h/MPa,導熱系數0.043W/m.K。
12.11.2.3 主要機具設備
(1)根據施工條件,應合理選用適當的機具和輔助用具,以能達到設計要求為基本原則,兼顧進度、經濟要求。
(2)常用機具工具有:攪拌機,平板振搗器、鐵鍬、木刮杠、水平尺、手推車、木拍子、抹子等。
12.11.2.4 作業條件
(1)基層(結構層)已完成并驗收合格,
(2)應已對所覆蓋的隱蔽工程進行驗收且合格,并進行了隱檢會簽。
(3)施工前,應做好水平標志,以控制鋪設的高度和厚度,可采用豎尺、拉線、彈線等方法。
(4)對所有作業人員已進行了技術交底,特殊工種必須持證上崗。
(5)作業時的環境如天氣、溫度、濕度等狀況應滿足施工質量可達到標準的要求。
12.11.3 施工工藝
12.11.3.1 工藝流程
進場檢驗→技術交底→基底清理→彈線找坡→保溫層鋪設→抹找平層→檢查驗收
12.11.3.2 操作工藝
(1)基底清理:把沾在基層上的浮漿、落地灰等用鏨子或鋼絲刷清理掉,再用掃帚將浮土清掃干凈并經驗收合格。
(2)彈線找坡:按設計坡度及流水方向,找出屋面坡度走向,確定保溫層的厚度范圍。
(3)鋪設:
1)松散保溫層:應分層攤鋪,適當壓實,壓實程度根據設計要求的密度,經試驗確定。每層的虛鋪厚度不宜大于150mm,壓實后的保溫層不得直接行走或過車。
2)板塊保溫層:干鋪法直接鋪在基層上,分層鋪設時應錯開上下兩層的板縫,表面兩塊相鄰的板邊厚度應一致。一般在塊狀保溫層上用松散料濕作找坡。粘結法用粘結料將保溫板塊固定在基層上,一般為水泥砂漿,聚苯板用瀝青膠粘結料。
3)整體保溫層:按照配合比要求,將水泥、集料(爐渣或蛭石)加水均勻攪拌,攤鋪在基層上。配合比應按設計要求或通過試驗確定。應分層攤鋪,適當壓實,壓實程度根據設計要求的密度,經試驗確定。
(4)找平層:作法根據設計要求,按照本工藝標準9.9施工;
(5)保護:應在施工完成后進行攔擋,嚴禁上人。
(6)冬季施工時,濕作業時的環境溫度不得低于5℃。
12.11.4 質量標準
12.11.4.1 主控項目
(1)填充層的材料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國家產品標準的規定。
(2)填充層的配合比必須按設計要求通過試驗確定。
(3)檢驗方法:同GB 50209—2002。
12.11.4.2 一般項目
(1)松散材料填充層鋪設應密實;板塊狀材料填充層應壓實、無翹曲,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。
(2)填充層表面的允許偏差應符合GB 50209—2002中表4.1.5的規定。
(3)檢驗方法:與GB 50209—2002中表4.1.5的規定相同。
12.11.5 注意事項
12.11.5.1 作業環境
基層平整,干鋪板狀保溫材料應能緊貼在基層表面上,并能鋪平墊穩。應連續進行,盡快完成。基層干燥,嚴禁雨淋或施工用水浸入。在雨季應有防雨措施,防止造成水灰比控制不準;冬季應有保溫防凍措施,防止受凍;在雨、雪、低溫、強風條件下,在室外或露天不宜進行水泥濕作業。
12.11.5.2 保溫層功能不良
保溫層材料導熱系數、粒徑級配、含水量、鋪實密度等原因,施工時未能達到設計要求的技術標準;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根據試驗結果選用材料。
12.11.5.3 鋪設厚度不均勻
鋪設時操作末按工藝標淮進行;應拉線找坡,鋪順平整,操作中應盡量避免材料多次搬運,同時不得在已完成的保溫層上堆積材料、走車等。
12.11.5.4 鋪貼不實
基層未處理干凈,鋪貼用砂漿強度等級未達到要求;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工藝標準進行施工操作。
12.11.5.5 不臺格
凡檢驗不合格的部位,均應返修或返工糾正,并制定糾正措施,防止再次發生。
12.11.6 成品保護
(1)施工時應注意對定位定高的標準桿、尺、線的保護,不得觸動、移位;
(2)對所覆蓋的隱蔽工程要有可靠保護措施,不得因鋪設找乎層造成漏水、堵塞、破壞或降低等級。
(3)完工后在養護過程中應進行攔擋,避免受侵害。鋪完后嚴禁上人、推車和有施工荷載。
12.11.7 安全環境保護措施
(1)攪拌機開機前應檢查各部件并確認良好,滾筒內無異物,周圍無障礙,啟動試轉正常后方可進行工作。
(2)攪拌機進料斗升起時;嚴禁任何人在料斗下通過或停留。工作完畢應將料斗固定好。小型砂漿攪拌機進料口應設牢固的防護裝置. 運轉時,嚴禁將工具伸進滾筒內。
(3)在現場檢修時應固定好料斗,切斷電源。人員進入滾筒時,外面應有人監護。 運轉中遇突然停電,應將電源開關拉開。在完工或因故停工時,必須將滾筒內的余料取出,并用水清洗干凈。
(4)電動震動器應用絕緣良好的四芯橡皮軟線并應接地良好,開關及插頭應完整、良好。嚴禁直接將電線插入插座。搬移震動器或暫停工作時應將電源切斷。
(5)在運輸、堆放、攪拌、施工爐渣和石灰過程中應注意避免揚塵、遺撒、沾帶等現象,應采取遮蓋、封閉、灑水、沖洗等必要措施。
(6)運輸、施工所用車輛、機械的廢氣、噪聲等應符合環保要求。
12.11.8 質量記錄
(1)材質合格證明文件及檢測報告、有害物質限量檢測報告。
(2)進場復試報告和試驗報告。
(3)配合比通知單。
(4)填充層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評定記錄。